企業專欄

2023/07/07 淺談企業ESG

淺談企業ESG
當代企業經營與投資最火紅的話題,ESG絶對名列前矛,它是由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英文字所組成,最早緣於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在2004年所提出,以做為企業經營與投資的重要指標。
2018年8月我國公司法修正,在第1條第2項增訂「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這邊所提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廣義解釋包含企業從事社會公益、環境管理、員工照顧、產品責任、經濟與在地發展、公司治理、供應商管理、風險管理等非財務的管理要素。但CSR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較無一個評估的指標,而ESG則是對上述的社會責任,訂出環境、社會及公司三個面向的評估指標,以做為公司永續經營,投資人及消費者選擇良心企業參考依據。
也就是說過去投資人僅憑企業營收、獲利等「財務因子」來判斷投資價值,但在ESG概念被提出後,投資人開始重視企業碳排量、能源使用率、供應鏈生產線對環境的衝擊、員工勞動條件、利害關係人權益等「非財務因子」。2021年《全球投資人ESG調查報告》中揭露有79%的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考量企業在ESG方面的努力及貢獻。以全球知名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Fund of Norway,GPFG)為例,它掌管全球超過1 兆美元(約30兆新台幣)的投資基金,其組織結構中設有道德委員會,定時關注被基金所投資的企業是否符合ESG標準,只要不符合標準即於投資名單中下架。
從供應鏈的角度而言,當美國諸如蘋果、微軟、亞馬遜、IBM等大廠開始推動ESG政策,台灣的下游供應鏈企業焉能不受影響。以蘋果公司為例,其在《2022年環境進度報告》中就揭示要在2030年以前達到全球供應鏈製造商100%碳中和(caubon neutuality)目標,這意謂台灣的鴻海、仁寶、廣達、台積電、大立光、台達電、華通、欣興、嘉聯益等蘋果概念股,一但無法順勢在企業內部推動碳中和這一項ESG指標,就進不了蘋果供應鏈體系,試想台灣的蘋果供應鏈企業就佔台股近四成的市值,ESG其對公司經營、股價乃至於市場經濟影響多麼巨大。
簡言之,CSR是概念性的方向,ESG則是落實的指標,而ESG又以其中的E(Environment)環境指標對產業經濟影響較大,台灣亦不能缺席於國際市場。2022年台灣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傳達未來二十多年裡的進行淨零排放路徑,包括「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也就是說ESG概念將愈來愈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而企業在導入ESG指標的過程中也將會面臨專業知能、部門參與、溝通落差、經營管理等挑戰,是未來想成為優質企業的必經課題。


作者:
蔡顯榮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