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質企業經貿發展協會
關於本會
最新消息
企業專欄
展覽訊息
大陸展覽資訊
台灣專業展覽資訊
卓越企業品牌宣導活動
政府補助
工商講座
報名活動
次選單
LINKS
快速連結
企業專欄
2025/02/04
工程數位轉型之路
《工程數位轉型之路》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日益嚴峻,各國紛紛訂定減碳政策,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台灣響應國際趨勢,設定了2050年淨零碳排的宏遠目標,並透過完善的政策指引及標準規範,推動產業朝向綠色經濟轉型。在工程領域,淨零轉型不僅是一項全球性的發展趨勢,更是對傳統管理思維的深度革新。政府採取分階段減碳策略,依循國內外指標,針對工程領域制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分別於2025年減碳30%、2030年減碳40%、2050年減碳50%。同時,結合植樹造林等自然固碳措施,以期最終實現碳中和的願景。
碳預算管理
依循工程生命週期從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等各階段擬定策略,並採用「工程碳預算管理」方法,以系統性方式執行減碳工作與管理,從工程會-電腦經費估價系統(簡稱PCCES)取得之預算書,有詳實紀錄工程所有施作材料、機具、工法等,以工程預算編列為起始點導入減碳思維;首先,盤點工程各項材料、機具等之碳係數並建置碳係數資料庫,再依據每件工程預算書中之編碼與碳係數資料庫比對得出對應之碳係數,綜合計算該案件在設計階段之工程碳排量。
考量由最具減碳效益的設計階段做改變起,首先要克服如何計算工程碳排量的最大難題,接著要透過實際作為將綠色材料、綠色能源、綠色工法、綠色環境等導入工程,並以新技術、新工法、新材料達到碳管理與低碳設計之關鍵指標,以工程的角度量身訂製,秉持著務實、正確及易懂的方式,引導每一流程與步驟,讓工程減碳能順利完成。
國內外工程減碳案例,皆以個案工程為主,分別以規劃階段計算碳排放量,並由第三方碳管理單位輔導減碳設計(如英國「Dymchurch Frontage A 標河堤工程」),或採施工期間工程碳盤查(ISO14067)等兩種計算減碳方式為主。水利署因案件眾多,無法逐案經碳盤查計算,因此需採「碳管理」方式系統化進行減碳機制管理,亦透過稽核抽查 (即減碳設計方案檢核),使工程減碳機制更臻完備。
為有效推動綠色工程並落實減碳政策,水利署建立了一套完整且數位化的碳預算管理機制,透過精細化的流程,確保各項工程在規劃初期即納入碳排放考量。
三級品管數位化
碳預算管理的導入,推動了工程管理邁向更精細的資訊化階段,也為工程數位轉型奠定了基礎;早期國內公共工程的監造與品質管理機制良莠不齊,各責任歸屬雖有劃分,但未確實執行,造成公共工程品質低落。行政院殷鑑於此,遂於82年10月7日函頒「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制度」,建立承包商「施工品質管制系統」、主辦工程單位「施工品質保證系統」及主管機關「工程施工品質評鑑制度」三個層級的品質管理架構(簡稱三級品管),開始明文規範各單位所應扮演的角色與承擔的責任。再者,為提升公共工程品質,確保施工品質符合設計及規範要求,建構「公共工程三級品管制度」,盼使各機關單位能確實執行三級品管制度架構(如下圖1所示 )。
圖1公共工程三級品管制度架構圖
1.施工品質管制
為達成工程品質目標,應由承包廠商建立施工品質管制系統。工程開工前,承包商應依工程之特性與合約要求擬定施工計畫並提出品質計畫,設立品管組織,訂定各項工程品質管理標準、材料及施工檢驗程序、自主檢查表、缺失改善紀錄,以及建立文件紀錄管理系統等,俾便施工人員熟悉圖說規範與各項品管作業規定,以落實品質管制。
2.施工品質保證
為確保工程的施工成果能符合設計及規範,監造單位應建立施工品質保證系統,成立監造組織,訂定監造計畫,辦理施工及材料設備之抽(查)驗作業,並對抽(查)驗結果留存紀錄,檢討成效與缺失,達成提昇工程品質之目標。
3.施工品質查核機制
為確認工程品質管理工作執行之成效,主管機關採行工程施工品質查核,以客觀超然的方式,評定工程品質優劣等級。督導結果可供作為主辦工程單位考評之依據,並可作為改進承包商品管作業及評選優良廠商之參考,藉以督促監造單位落實品質保證及承包商落實品質管理,達成提升工程品質的目標。
因此,工程管理單位可接續數計階段之工程減碳作業,在標案建立階段時便開始追蹤碳排量,施工階段則進行實時監控,最終在履約階段進行全面結算,透過數位化系統的連接和資訊共享,三級品管確保每個環節都能達成預期的減碳目標並實現高效管理,透過數位系統的整合與資訊共享,不僅有助於精準掌握減碳成效,也實現工程從規劃、設計到施工的全面數位化轉型。
作者: 莊淑欣
翔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列表頁
TOP